李珍:一个农家女与173项国家专利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0

    人生真谛在大爱中凝练 李珍出生在东海县黄川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当时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小时候的生活并不轻松。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兼做裁缝生意,因手艺 好而特别繁忙。李珍姐弟三人, 她排行老大,拾掇家务和照看弟 弟的重任很早就落在了她肩上。 “童年的辛苦现在看来是一 笔难得的财富,小时候的经历培养了我的大局观、 坚强的性格和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李珍说。她打 小就喜欢艺术,读初三时经常外出考艺术学校,别 的孩子都是父母陪着去,只有她背个包到哪儿都 独行,钱怕丢就藏在袖口里。1991 年,初中毕业的 李珍考上了苏州一家工艺美术学校,但因父亲生 病,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她主动放弃了升学的 机会,改在本地学习了一年的服装设计。 “我是幸运的,我好多童年的玩伴和乡亲现在 还在农村种地,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当中的 很多人都需要帮助和引导。”

    李珍说,“当乡亲邻里 有需要的时候我也会稍微扶持一下。” 李珍是谦虚了。已经跟随李珍工作8 年的马 志勇在采访期间告诉记者,扶贫济困、乐善好施, 是李珍一贯的品行,也是她的人生真谛,只是外 人不知道而已。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说李珍现 在还是两位孤儿的“爱心妈妈”。 对此事李珍起初笑而不答。她说:“人都是 在团体中共生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育了 我们,农民给我们提供粮食,工人给我们提供日 用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大爱的心、感 恩的心去对待和关心身边的人,这样大家都会生 活得充实而快乐。”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李珍才告诉记者,她 帮扶的两个孤儿,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她经 常会给他们买衣服,给零花钱,有时间会去学校 看他们,过年过节,她还会把两个孩子接到自己 家中住住。但这些在李珍看来,就和捐助贫困职 工、给灾区同胞捐款一样,都不是什么大事,因为 她的目标还远不止这些。 李珍说,公德心、企业良心、企业的社会品 质,是现代企业的应有之义,她的每一步发展 都得益于社会,她取得的效益也必将尽可能多 地回报给社会。

    李珍现有企业员工50 多人,其中90%以上是 本地农民。50 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在她那里每月 也能拿到1500 元左右的工资,且一般的手工活儿 都可以由他们在家里自由安排时间完成,不影响 正常的农活儿。 眼下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李珍即将招收一批特 殊的新员工,她要为50 名手部能正常活动的残疾人 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与正常人一样 的报酬,更好地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 “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我需要做的事情也 很多,在今后的创业生涯中我会按照规划慢慢 去完成。”李珍说,“在这么多年的拼搏中,有一 个感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看到别人快乐,自己 似乎更快乐,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快乐,我必须将 自己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 沈建华 陈兵)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一个农家女与173项国家专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