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行走在义务普法长征路上的八旬老人方文荣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9
|
“年近八旬毅力坚,夕阳余热留人间。无私奉献育桃李,甘当人民公仆员”
因为不仅有着丰富的法律知识,更有着执著的热心肠。在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方文荣还义务做了大量的民间纠纷调解和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
一次,方文荣正在隆化班车站候车,准备回家看望患病的老伴,隆化镇村民王宝哭着向他诉说,其妻子在承德县境内不幸被汽车肇事死亡,葬后案件尚未了结,请求方文荣给予代理。他了解情况后,退了车票随王宝连夜赶往承德县,第二天和承德县交警大队反复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协议,使家属、肇事司机双方都很满意。
一件件亲自参与法律实践,和不断学习到的最新的法律知识,被方文荣一起编写到了自己的教案中。这本厚厚的教案已长达10万字,成为了隆化中小学生最喜爱的普法教材。
在外人眼里,把义务普法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徒步行走达一万多公里的方文荣没有什么畏惧的困难:80岁时,他曾一天走15公里路,连续翻越3座山梁去沙金堆小学讲课;他曾在徒步去北窝铺中学讲课的途中,不慎掉到几米深的沟底,左小腿鲜血直流,自己用手帕包扎后,愣是一瘸一拐走到该校;他曾冒雨从家徒步去本乡东道沟门村小学讲课,当时通往该村的吊桥被瀑涨的滦河水冲毁,他不顾自己患关节炎的双腿,趟着齐腰深的水正点到达学校……
为了省钱,外出讲课时,方文荣除了特别远的偶尔坐车外,从来都是步行,每天走几十里路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到哪讲课从来不用学校招待,如果离家太远赶不回去,也只是在学校食堂和学生一起吃学生餐。住宿也从不用学校管,几乎都是在亲戚朋友家凑合,到隆化县城住的是当时最便宜的旅馆,每晚5元。这些年来,方文荣乘车、印制宣传资料足足花了他7000多元。
其实,方文荣有着自己的痛苦:1994年,与自己相濡以沫数十年的老伴,因为积劳成疾去世;仅仅10个月之后,常年在水利工地上奔波劳作的大儿子又因直肠癌去世——悲痛曾压得方文荣喘不过气来。
“可活着的人还得活着,活着就得干有意义的事儿。干普法,能让好多人不走弯路,这能让我感受活着的价值。”现在,方文荣走在隆化县城的大街上,好多人主动过来和他打招呼,这些都是他曾教授过法律课的学生,如今大多事业有成——虽然,方文荣并不能认全这些人称呼自己为“老师”的人,但他那时会感觉很幸福。
“共产党员就好比一颗种子,每到一处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方文荣说,他是一棵老青松,只要青松未倒,就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以党员标准为尺子,为党工作。
“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他是种子、是桥梁、是旗帜,肩负着在困难面前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
1994年3月的一天,方文荣由老家旧屯乡徒步前往隆化一中讲法制课。在街上遇见了年过七旬的老人金向午,两手抱着柴火,和他说出了缺吃无柴的凄凉生活。方文荣帮其写了申请,并陪他一起去镇民政所递上申请。两周后,县民政局批准给老两口定量补助。烧柴吃药的钱解决了,他的老伴咳痰毛病治好了。金向午多次找到方文荣,从兜里拿出钱要感谢,都被方文荣婉言谢绝。
方文荣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根本就没想要回报什么的,只要老人生活的好好的”。
隆化县司法局局长郭宝贵告诉记者,“方老是个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可他没有倚老卖老。他从没有因为私人的事情来找单位要求解决。相反地,他每次来单位更多的则是问有没有新发布的法律法规书籍,有没有什么工作能帮着做点。”
20年来,方文荣义务普法的足迹踏遍了隆化的每一所中小学,名声也越来越大。1999年,滦平县教体局派专人陪同他为12所中小学义务讲法。随后,八县三区找方文荣讲课的也越来越多。
目前,方文荣进行的法制、国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已经达到了600多场,受教育的青少年多达10万人次。
(通讯员 葛济民 荣志强 记者 鹏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