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宜春治理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很给力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6

    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在江西省宜春经济开发区金园街道办事处的谢大伯家里却温暖明亮。这不,谢大伯前不久才搬进政府新建的安置房,今天又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789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想不到如今我和城里人一样,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金,虽然失去耕地,但日常生活有保障,下半辈子不用愁了。”谢大伯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江西省宜春市保障民生、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目标,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的同时,对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毫不手软,坚决治理,确保党和政府关于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惠及于民,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欢迎。

    伴随着该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不按规定执行补偿安置,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等行为也时有发生,一些失地农民失去生活保障,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为此,该市集中力量开展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专项治理。全市共清查2008年以来征用土地面积为54077.512亩,被征地农民42626人,应补偿金额78759.11万元,目前,补偿款已全部到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违纪违法案件7件,收缴违纪违规款495万元,处分13人。在此基础上,该市又组织人员对全市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摸底,经过认真研究,出台了《宜春市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各县(市、区)也都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失地农民就业和保障暂行办法》,从而不仅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而且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劳有所业、增收有路,有了坚实可靠的长远生计。目前,全市失地农民共有17641人享受了养老保障,41787人参加了医疗保障,6120人纳入了社会救助范围,7064人参加了培训,14164人经帮扶实现了就业。

    针对农民建房乱收费问题,去年,该市利用5个月的时间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了专项治理,严查违反规定擅自设置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保留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借农民建房审批,搭车收费、变相收费;搞强制服务、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或只收费不服务;违反法定程序滥施处罚、以罚代管、以罚代批以及其他在农民建房审批过程中乱作为等行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农民建房乱收费案件6件,处理9人,清查出2009年以来各种违规收费、处罚1.1亿元,已清退544万多元、收缴国库8355万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2790万多元。目前,全市除“两个工本费”外,所有农民建房收费项目全部叫停,实现了“先刹车”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补查结合,认真清理农民建房收费文件,坚决落实农民建房相关政策,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省市文件规定的全部废止,并立即停止执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撤销相关文件5个,停止农民建房相关收费、处罚项目11个。并制定下发了《宜春市农民建房用地报批程序》等规定,从制度上杜绝了向农民建房乱收费行为。

    “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哪能享受到低保呢!”袁州区柏木乡布里村周大爷紧紧握住前来送低保款的挂点乡纪委干部小郭的手感激不已。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方针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一些地方在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中却出现了搞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为此,该市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了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全市共取消不符合享受城乡低保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20210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091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实行了“三级评审三榜公示”制度,即村居评议、乡街审核、县(市、区)级审批及评议、审核、审批结果张榜公示,建立了基层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待遇备案制度,对全市所有享受城乡低保的基层干部及其亲属进行了登记备案,取消了3992名基层干部亲属的低保待遇。制作了永久性公示栏2000余个,张榜公布对象30000余人。

 
·
·
·
·
·
·
·
·
·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