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百强县的致富经验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21
|
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两句话在准格尔旗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年初,准格尔旗在广泛征询意见、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在旗委全委会和人代会上,部署并向全旗人民郑重承诺了2010年要实施的“十五项惠民工程”。4月16日,旗委政府召开全旗首次民生大会,明确提出“三个第一”:要把民生工作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追求,把民生工作作为富民强旗的第一任务,把民生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大事。有了这“两句话”、“三个第一”,“十五项惠民工程”即刻成为统领2010年各个领域工作的一条主线,准格尔旗系统的“大民生”理念很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十五项惠民工程”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惠民、医疗健康、公共文化、扶贫济困、富民增收、食品安全、住房安居、生态绿化、数字信息、幸福人居、民族扶持、素质提升、平安建设。“十五项惠民工程”覆盖了城乡,覆盖了全民,覆盖了事关人民群众生存、生产、生活和上学、看病、就业、养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十五项惠民工程”在全面覆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亦有诸多创新的、超前的作为,总投入达5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5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排在了“十五项惠民工程”之首。准格尔旗除了做好技能培训、“牵线搭桥”的工作外,还对旗直单位、苏木乡镇推荐就业、驻地企业消化本地劳动力下指标、定任务。郝尚臣是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农民,按照政策,郝尚臣到旗里指定的驾校报名学习驾驶,2300元学费,人口转移办补贴了1500元,民族事务局补贴了800元,自己没出一分钱就考取了驾照。目前,郝尚臣已在一家修理厂找到了工作,月收入3000元以上。刘悦峰是根据旗内煤炭企业用工需求,由政府统一组织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定向学习采煤专业后到一家地方煤矿工作的;张少杰是通过他所在村的联系单位推荐到伊东循环经济园区工作的;刘磊是通过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考实现就业的……他们只是准格尔旗扩大就业、安置大学生的几种渠道和一个缩影。几年来,旗财政投入了就业培训、岗位补贴、培训基地建设资金2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22万元,培训城乡劳动力近4万人。2009年,全旗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其中政府安置本旗籍大学生556人。2010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17项措施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2005年,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而在准格尔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行的时间是2004年,2005年扩大到了城乡所有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006年扩大到了“四免一补”。同时从2006年起实行了职业教育“两免一补”,2007年扩大到了“四免一补”,2007年起实行了普通高中“三免一补”,至此,十二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的阳光已经提前普照在准格尔的大地上。截至目前,共计投入资金9920万元,受益每个在校学生。此外,准格尔旗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十五”以来,累计新建、迁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改造、扩建11所,撤并中小学45所、教学点18个,新增校舍面积27.1万平方米。仅2010年就撤并了13所中小学,新建了5所幼儿园、4所小学。教育专网也要在年底实现全覆盖,是历年教育领域投入最大的一年。同时,他们还高标准实施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累计发放资金29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211名。不断创新教育惠民举措,在国家政策要求范围之外,为本旗户籍学生缴纳保险费,将在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使4万名学生从中受益。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融体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资金,2009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成为鄂尔多斯市首个成立教育基金会的旗区。基金主要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学生资助、优秀教师奖励、教研经费补充以及教育发展突出贡献人士奖励。
医疗卫生是涉及每个人的事,而看病难、看病贵也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改善民生、解决“病有所医”的过程中,准格尔旗率先垂范、多措并举。他们不仅是全国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旗县,而且创造了“全国第一家为所有35岁以上居民免费体检”、“已婚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全国第一家所有公立医疗卫生全部药品零差价销售和全国第一家在村卫生室全面推广微机化并进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三项纪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实行了大病医前救助、贫困家庭二次救助,实现了“医保”全覆盖,并且逐年提高保障标准。2010年,准格尔旗再次大幅度提高了合作医疗的政府补贴标准和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目前全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旗级财政补贴提高到80元,筹资总额提高到23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55—90%,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蒙古族达到15万元。薛家湾镇海子塔村农民陈秀英今年74岁,患肺气肿多年,每年都要住几次院,她拿到合作医疗报销款时感动地说,如果没有合作医疗自己早就没命了。龙口镇农民梁向荣患脑溢血住院治疗花费20.49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2万元后,二次救助又补贴了3万多元,负担大为减轻。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把健康的保护伞。
一直以来,老有所养是每个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也是最朴素、最基本的愿望。准格尔旗在启动了失地农民、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无业居民的养老保险后,2008年又开始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凡有准格尔户籍的,个人缴纳8%,财政补贴12%,到龄即可领取养老金,而养老金随着经济发展也在逐年提高。准格尔旗在内蒙古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全民覆盖的目标。2010年,他们还在国家统一政策的基础上,为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加了300元生活补贴。
全面实施城乡改造,建设宜居宜业家园,是准格尔旗站在更高层次、着眼群众需求而实施的惠民工程。两年来,他们按照“大集中、小集聚”的思路,加大力度实施了人口转移,集中打造了五家尧、湖西、民乐、暖水4个市级精品移民小区和6个旗级精品移民小区,近3万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入镇,7000多套新居成为他们的新家。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退出作为内蒙古的唯一,创造了以“五个统一”(统一购置住房、统一配套社保、统一进行补贴、统一解决就业、统一实施管理)为内容的“暖水移民模式”,取得了退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移出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五家尧作为新农村、现代农牧业建设的典范,创造了以“三化”“四转变”(种植规模化、养殖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生产方式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管理方式转变)为特征的“五家尧模式”,带动了农村土地的再次革命、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流通渠道的集中调剂、农民收入的多元推动、公共服务的统一配给、基层党建的二次强化。2010年,准格尔旗启动实施了历年来城镇中心区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本着改善农村面貌、农民居住环境的目的,一次性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城乡旧貌变新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视察工作时高度评价他们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做得好,准格尔旗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全区第六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准格尔旗在科学确定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推动"大集中、小集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新一轮的城镇棚户区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正在筹划中。
在文化建设方面,2010年准格尔旗启动新建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村标准文化室,继续实施了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工程,综合覆盖率将达到95%。在扶贫济困方面,将低保家庭在读大学生资助标准提高到每年2000元,“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6000元和3750元。在住房安居方面,实行了移民小区、旧城改造、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配建保障房、村容村貌整治“五路安居”。2010年已经新建、改造农村危房、旧房2155户,落实经济适用房4544套、廉租房400套。在幸福人居方面,启动建设了11个标准化社区,一年实现标准化社区全覆盖。在数字信息方面,启动建设了“数字准格尔”一期工程,将实现电子政务、煤炭安监、公安技防等系统接入和地理数据共享、应急指挥、数字城管的重点应用。在民族扶持方面,实行了蒙古族幼儿在公办幼儿园“两免一补”。在素质提升方面,开展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道德模范评选,每月举办一次文化大讲堂。等等。
不少村社的农民对我们说:“现在孩子"领着工资上学",老人"领着工资生活",看病吃药公家报销,检查身体不用自个掏钱,晚年生活政府保障”。没有后顾之忧的农民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和向往,沙圪堵镇农民王二喜对我们说:“我马上就要搬进移民小区了,现在出门有汽车,说话有手机,我还准备装空调上宽带,好好享受一下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