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专家访谈

龚晓宽:贵州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21

    ——专访贵州县域经济网首席经济学家、贵州省核心专家、省委讲师团团长 龚晓宽博士



    记者:把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置于全国的大背景看,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龚晓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地区经济差异性、城乡二元结构和综合基础条件的影响,贵州县域经济的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全省现有县级行政区88个,其中县和县级市78个、市辖区10个,分别占88.6%和11.4%。与兄弟省区横向对比,贵州经济的发展还相对滞后。2007年全省总体小康建设实现程度为89.1%,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91%的实现程度,基本上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基本标准的77.7%。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835元,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在全国经济中,贵州所占比重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县域GDP和人口比重分别高出15.05和16.53个百分点,既是县域GDP和城市GDP总量都比较小的省区之一,也是县域GDP比重和人口比重均为最大的省区之一。由于城市经济和人口比重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县域经济和人口比重与发达程度成逆相关关系,贵州面临着既要扩大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总量,又要降低县域经济和人口比重、提高城市经济和人口比重的双重任务。 总的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期!

    记者:在新时期,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机遇?

    龚晓宽:一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出台,使县域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三是“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子;四是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记者:如何来定位县域经济?

    龚晓宽: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一般而言,县域经济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广大腹地的区域经济。更深层次地看,县域经济是一个以农村经济为底色、以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特征、以经济增长为纵向脉络、以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横向脉络、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性综合经济体系。应当说,县域经济“以农为主”又“五脏俱全”,具有基础性、资源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

    记者:我们知道,贵州省情的定位是“欠发达、欠开发”,这样的认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龚晓宽:“欠发达、欠开发”6个字,通俗易懂、十分准确、容易掌握,这6个字的概括是科学的,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对省情的认识会不断深化,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两欠”认识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从欠发达角度,使贵州看到了不足、差距、问题。一方面,从欠开发角度隐含的贵州优势,让贵州看到了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希望!

    记者: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您认为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龚晓宽:一是从所有制角度看,贵州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二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经济强县与贫困县的发展差距在拉大。三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贵州省县域经济普遍存在支柱产业优势不强、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欠帐过多的问题。四是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中,贵州省县域经济三大动力均有差距。特别是消费拉动普遍不足、进出口拉动力刚刚萌芽,问题相当严重。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些工作互为依托,要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总结经验。如何来理解?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贵州省如何落实?

    龚晓宽:具体来讲,繁荣贵州省县域经济,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走特色经济之路。要知己知彼,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准确定位,要使“特色”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

    (二)大力推进城镇化。国内外的实践都有证明,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必须转变观念,整体规划,大力推进,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务求实效!要以县城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要抓好一批规划起点高、城市功能强、管理水平高、发展势头好的县城样板,发挥龙头作用。  (三)要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县域经济不发达,一般来说是工业经济不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镇体系,把工业经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当然,要围绕工业、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城镇服务业;推动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四)必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要重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协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利益。当前关键是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

    (五)扩大农民进城就业的空间。要积极推进城镇产业结构调整,重视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作为一个大战略。

    (六)大力改革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各级的财权和事权分配格局,多将一些财力留给基层,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县级财力分配与使用,加大对县乡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培植税源。

    虽然贵州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诸如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层次低、资金、技术和人才严重短缺等等,但是,发展的势头是可喜的,2007年,贵州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增幅就是一个明证。总之,前途是光明的,贵州县域经济大有希望!

 

 
·
·
·
·
·
·
·
·
·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贵州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