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用工缺口至少15万企业“是人就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23
|
春节前后,一场前所未有的缺工潮席卷而来。导报记者从泉州人力资源部门获悉,根据泉州“千家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后泉州企业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
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闻名的泉州市,结结实实地迎来了一场用工大考。
熟练工稀缺
“年年招工,一年比一年难,愁啊!”2月15日,在泉州洛江区首场新春招聘会现场,一家包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林力皇这样感叹。林力皇告诉导报记者,他所在的这家包袋公司缺工280人,目前仅招到50人左右。他说:“春节前就开始缺人了,这恐怕是我从业8年来过得最不踏实的一个春节。”
连日来,导报记者在泉州北峰镇、石狮市、晋江陈埭镇、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用工密集地看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门前挂起了“招兵买马”的招工公告。
这些招聘栏上,来自一线的熟练生产工人,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对象。据泉州劳动力中心市场统计,鞋服等用工大行业,需补充的熟练员工占用工总数的60%以上。那些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正变得稀缺,成为企业竞夺的“香饽饽”。
猎头“捕猎”熟练工
昨日,在晋江陈埭镇中国鞋都人力市场,外来工黄立华正在仔细地观看各大企业的招聘内容。她告诉导报记者,她是当地一家服装企业的车工,工作已有5年,月薪在3000元左右,春节前辞职出来,想换一家薪酬更高的企业,她自信:“现在企业都缺人,像我这样有技术经验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让导报记者吃惊的是,一些操作熟练且能读懂进口设备说明书并能进行简易维修的“熟手”,竟然已经进入了猎头公司的视野。供职于晋江英林镇一家品牌企业成衣车间的小周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导报记者,最近厦门一家猎头公司频频电话要约他面谈,且开出了不菲的薪酬。
众多企业“是人就要”
相比技术工,往年并不难招的普工,也在开始面临短缺。在春节后多场招聘会现场,导报记者看到,多数招工栏上,都明确写着“无工作经验限制、公司免费提供培训”等类似内容。
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福利与薪酬待遇见长的九牧王、特步等品牌企业,往年只招熟练工,而眼下,迫于用工形势,也不得不大量招收普工。
在洛江区首场新春招聘会现场,一家鞋企的人力资源专员说,愿意到一线车间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前几年招工时还有40岁以下的规定,而现在基本上“是人就要”了。
中西部与东南部 “争工”
在福建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看来,缺工形势年复一年严峻,与东南部沿海产业转移、中西部崛起是相伴相生的。
陈苍松介绍,以宏远集团所在的纺织服装业为例,近年来,依托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劳动力大省相继上马了不少纺织服装大项目,河南与湖北两省甚至还制定了纺织服装业产能扩张大目标,这些项目用工量极大,形成了与东南部“争工”的局面。
在一些劳动力资源大省,部分外来工不再舍近求远,而是开始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就业。同时身为泉州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的陈苍松,去年带队到河南、湖北一带考察劳动力资源,回来后特别忧心,他说:“这些地方的一些县、市,甚至开始将农民工流失率和截留率,作为当地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翻开春节前后泉州本地的报纸,很容易发现,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企业在报纸上刊登招工广告开始明显增多。在晋江陈埭,甚至出现了湖南企业招工的大型户外广告牌。这些招工广告上,除了企业名与地址外,甚至还留有企业的联系方式。“薪水相差无几,何必离乡背井”、“技术熟走到哪里都吃香”、“欢迎回到家乡工作”……从这些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瞄准了泉州地面上的熟练技术工。
中西部工酬上涨
中西部地区工酬的上涨,开始逐渐与东部持平,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外来工的回流。
年前,安徽安庆一位在石狮一家服装企业务工的外来工小宋就告诉导报记者,现在安徽芜湖一带的服装企业的工酬,普遍都在2000元左右,这与泉州的工酬已相差无几。在小宋看来,不少回乡工作的外来工,还有另外的考虑,那就是“回到老家工作,还可以兼顾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小孩,每年还不必忍受 ‘春运’来回奔波之苦”。
据了解,小宋所在的安徽安庆市一个在石狮打工的民间老乡会的成员数量,就由三年前的150人,下降至目前的60多人。该老乡会一名成员告诉导报记者,大多数都是回到户籍地就业了。
眼下,在传统的“老乡带老乡”招工途径依然占据主导的情况下,作为东南部沿海泉州的用工形势,不容乐观。
提薪=惟一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用工形势,对于广大泉州民营企业而言,提薪,已经是不二选择。
导报记者从泉州纺织服装协会、鞋业商会、石材协会等各大行业协会获悉,节后已有超过八成的泉州民营企业做出了提薪计划,提薪幅度普遍在10%以上。
但福建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认为,尽管近年来工人的薪水年年上张,且涨幅不小,但目前“继续大幅提薪空间不大”。
陈苍松补充解释说,目前,泉州多数传统产业生产所需的棉花、化纤、石材等原材料的价格,几乎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或次高位,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多数企业利润率在个位数,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徘徊在盈亏临界点附近,薄利的“泉州制造”无法承受用工成本持续高涨之重。
二代民工需要的不仅仅是钱
缺工、挖工、争工、抢工……正在全面提高企业的用工门槛,推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在陈苍松看来,在用工成本走高的考验下,相当一部分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出局已是不可避免,而具备品牌与技术优势的企业将屹立不倒,新一轮行业大洗牌正在形成。
而即便是提薪,其边际效应也正在呈现递减趋势。利郎有限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季声认为,现在农产品价格走高,农村福利政策的改善,以及第一代农民工有了一些原始积累等原因,使得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第二代农民工到车间一线当工人的意愿明显降低,“钱早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为了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新一代农民工,往往习惯频繁跳槽。陈苍松透露,宏远集团去年一线工人的流失率高达150%,而三年前,这一数据25%左右。
(作者 宋军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