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洛县近百农民工疑似尘肺病死亡调查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8
|
患者:我们在等死
3月21日下午2时许,本报记者来到甘洛县新市坝镇则沟村河边组,甘洛疑似尘肺病重病患者中唯一的一位彝族同胞——阿布子家。
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客厅里没有一间家具,空荡荡的。左侧卧室是阿布子的,黑黢黢的,一个29寸电视机大小的窗户被木板挡着,屋顶四周的空隙透射着拳头大小的光柱,隐约看到屋内的布局,凉风吹进屋内,阿布子身上披着彝族人特有的羊毛做的服装。
打开随身携带DV的灯光,勉强看见床头放着几瓶尘肺病患者常服的西药,一些熟食和几片腊肉。
屋内放着几个装着小半袋玉米的编织袋。阿布子说,家里只有这400斤玉米做3个人的口粮。
听到阿布子靠每月46元的最低生活保证金过日子,同行的志愿者杨霁先生,拿出100元钱让老人先买袋面粉。一再让老人保重身体,说将以最快速度募集社会捐款,安排老人住院接受治疗。
57岁的阿布子有3个儿子,老大阿木差布的正在上小学的女儿阿衣克扎由阿布子夫妇抚养着。
他说,自1989年到甘洛赤普矿区前进2号井,还在罗日沟矿区22号副5号井干过,干炮工活一直到1996年10月才因身体不适不去铅锌矿打工。
一天都离不开药物的阿布子,自“2004年第一次住院,先后5次接受住院治疗”,到现在每天离不开药。
“家里的钱花完了,病情越来越严重,没钱治病……”
阿布子尽管贫困到家里只有400斤玉米,但这位天主教徒始终没有中断在家里向教友们传教。
41岁的王加勤,自1994年首次到铅锌矿当炮工,一干9年。2004年后半年,因胸闷、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到甘洛县疾控中心检查,医生告诉他患有尘肺病,“最多有5年时间”。
由于失去劳动能力,为了贴补家里,王加勤到甘洛县城开了一家店铺,过上租房过日子的生活。
2010年7月,王加勤卖掉乡下的房子,带着13000元去川大华西第四医院做洗肺手术。
“我的房子卖了10000元。”王加勤告诉记者,“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
由于做了洗肺手术,也因为离开住在半山腰的乡下,2011年,王加勤已经活了第6个年头。
杨洪全是田坝镇挖夯村村民。
“得了尘肺病,老婆跑了。”杨洪全说,“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当我问到两个孩子的名字时,老杨一时竟想不起孩子的名字,也忘记孩子年龄到底多大。
老杨的家境跟阿布子家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他因尘肺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钱治病,家里完全依靠哥哥姐姐照顾,为什么还要让两个孩子读书?
老杨的回答很朴实:就是为了不让孩子抱怨。他还说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也完全依靠哥哥姐姐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