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明: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3
|
带着信任,为干部群众解难题
“有困难找老陈”,这是广宗县干部群众遇上难题时说的一句话。人们说,有难事找到陈继明,他都会用心去办。“老陈,对广宗县的事你为什么这样上心?”记者问陈继明。他回答说:“人家有难事找到你,那是对咱的信任,我能不用心去办吗?”
北塘疃乡斥漳村有个叫王新凤的妇女,先后两个丈夫都不幸过世了,一个人带着5个孩子,生活很艰难。她听说北塘疃村种植大棚菜能挣钱的事后,就多次找乡干部要建大棚。可她没有耕地,只有一个占地6亩多的废弃的瓷砖厂房。想拆厂房建大棚,她的小叔子又不给她腾房。乡干部多次协调,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为此,她就带着孩子到乡政府去哭闹,动辄就到省里上访,乡里还得派人去接她,弄得时任乡党委书记张廷旭、乡长徐永豪很头疼。2008年7月的一天,乡长徐永豪找到陈继明,问他有没有解决办法。
陈继明知道这是件棘手的事。他一了解才知道,王新凤在第一个丈夫遭遇车祸身亡后,好不容易又嫁给了本村的能工巧匠王文卿。王文卿有一手绘画的本领,就和弟弟王武卿合办了一个瓷砖壁画厂,王新凤嫁过来忙里忙外也成了好内助,并且又生了一个孩子。谁知2003年,王新凤的第二个丈夫王文卿又患癌症撒手而去。兄弟俩开办的壁画厂从此停业,厂子归了王新凤。但王武卿占的8间厂房,却始终不给腾出来,王新凤又没有其它耕地,想把厂房拆掉种地,因此走上了上访之路。陈继明在摸清情况后,当即和乡村干部达成共识,立即派人找回在外打工的王武卿,让其连夜把东西搬出,拆掉了厂房。
在此基础上,陈继明带头捐款,并说服北塘疃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山,为王新凤送去了1万多元的大棚建设材料,帮助她建起了3栋蔬菜大棚,栽上了西红柿秧苗。有了大棚,王新凤一心扑在了棚菜管理上,再也不去上访了。眼瞅着西红柿秧苗一天天长大,王新凤紧锁着的眉间,也舒展开了。然而,她辛辛苦苦种的大棚,又被别人烧了一栋,陈继明和当地干部一方面请公安部门侦破,一方面又协调民政部门给王新凤救济了2500元,及时修复了大棚。陈继明给予王新凤的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老百姓把陈继明看作活菩萨,称他是万事能帮的大好人。北塘疃乡党委书记徐永豪感激地说:“老陈给我们乡党委、政府破解了一个我们几年都没能解决的难题。”
广宗县境内有一段6公里长的邢台至临清的公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运输,制约了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翻修这段公路的呼声很高。县交通局为修这段路,上省交通厅不知跑了多少趟,也没立上项。有人给县交通局长李增寿出主意:“你去找陈继明啊,他省里关系多,让他去跑,准成。”今年5月上旬的一天,李增寿找到陈继明,把翻修邢临公路广宗段立不上项的事,跟陈继明说了,希望他找交通厅的领导反映一下群众的呼声,帮助立上项。对这段早就该翻修的路,老陈是知道的,因为他们新建的北塘疃广春果菜批发市场,就位于邢临公路的北侧。为此,今年5月底,老陈专门回到省里,找到省交通厅,以亲身的感受把路面毁坏的情况,以及当地群众强烈要求翻修道路的呼声向厅领导做了详细汇报。在今年的指标都已用完的情况下,交通厅的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先给予立项,1200万元修路款明年初到位。
当陈继明把邢临公路广宗段在省里立上了项,明年给予拨款的消息告诉县交通局长李增寿后,他握着陈继明的手动情地说:“我见过的下派干部多了,就是没见过像你这样的,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我代表广宗人民谢谢你了。”
像这样有困难找老陈的事,在广宗发生过不少。老陈也很乐意去做。他说:“不能辜负了干部群众对自己的那份信任,人民公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作者: 刘君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