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做客强国论坛谈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
[网友hg0213]:聂局长,您好。我是南方销区基层粮食部门职工,现在粮食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受影响,怎么解决好销区的粮食安全问题?
[聂振邦]: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北方地区粮食生产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主销区粮食产消缺口呈现扩大趋势,省际间粮食流通量增大,粮食流通格局由“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这使得保障销区粮食安全这个问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位置日益突出。粮食销区除了要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保持一定的自给率以外,保障粮食安全还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做好粮食产销衔接。近些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产销合作,如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福建七省市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收到很好效果。今后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产销合作机制,继续深化产销合作,促进产区粮食有稳定的销路,销区粮源有可靠的保障。还要适时组织好政策性粮食的调运,优化库存地区布局,促进粮食区域平衡。
二是要继续做好粮食移库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从粮食主产区向主销区实施移库,共落实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628亿斤,为解决我国粮食区域供求不平衡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进一步充实薄弱地区的粮食库存,增强这些地区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在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完善制度办法、创新购销和轮换机制的同时,择机充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要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储备粮规模、品种结构和原粮、成品粮比例,切实保障调控市场的需要。
四是要做好粮食应急保障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粮食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工作制度。继续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按照粮食应急日加工能力基本满足辖区内口粮需求的原则合理布局粮食加工企业,按照“每10万人口至少设立1个应急供应点”的要求选择应急供应点,切实提升销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网友迷糊经济]: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吗?
[聂振邦]: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方针。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夯实了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特别是2010年,经过不懈努力,战胜了多年不遇的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我国粮食实现了连续第七年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一是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近10来,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与生产总量基本相当,产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总量上看,如果按照国际粮食统计口径,剔除大豆进口因素,“十一五”期间我国还是谷物的净出口国,共净出口谷物471.2万吨。分品种看,小麦、籼稻产大于需,粳稻供求偏紧,玉米产大于需的格局随着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依然可以满足需求,大豆和植物油的供需缺口较大,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二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支持投入力度,特别是着重加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及耕地面积减少情况下,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稳定。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基本稳定在5亿吨以上。
三是库存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国家掌握的粮食库存充裕,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各地积极充实地方储备,油脂油料库存也增加较多,2010年地方储备粮和食用油储备分别比2005年增加26%和208%。调控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国家有能力保证粮油市场供应,并根据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