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专家访谈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做客强国论坛谈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网友迷糊经济]:老聂,你们在收购粮食的时候是靠什么来检验粮食质量的?靠直觉还是靠仪器?  

[聂振邦]:你提的问题很好,也很专业。现在粮食企业收购检验的仪器设备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粮食的常规指标能够在收购现场进行检验。

不过,大部分农村粮食经纪人在检验仪器设备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但他们收购粮食还是卖到企业来,企业还是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检验。  

[主持人]:现在吃啥都不放心,粮食质量安全怎么保障?  

[聂振邦]: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粮食部门的职能涉及到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原粮质量卫生安全是成品粮和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的源头,确保原粮卫生安全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卫生工作,一方面注重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依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履行的监管职责,认真做好粮食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好地成效。

    一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联合发布实施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规程》和《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粮食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程序,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监管依据。各省(区、市)也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近100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地方法规和制度文件。

    二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为适应开展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建设。截至2010年底,隶属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油检验机构达793个。

    三是开展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每年对不少于25%中央储备粮承储库点和部分地方储备粮承储库点进行质量专项抽查,各地粮食部门每年定期对地方储备粮进行质量普查,促进了储备粮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的提高。中央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从2006年的77.4%和97.8%,提高到2010年的97.3 %和99.2%。组织开展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专项调查,共计采集监测样品4.5万份,取得检验数据46万个,对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采取了定向销售、限定用途等措施,有效防止了质量不安全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饲料市场,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安全关。

    四是组织开展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国家粮食局每年定期开展对收获粮食主要粮食品种的常规质量和品质状况的调查测报,“十一五”期间,在全国23个主要产粮省份,200余个市,900余个县,共采集和检测收获粮食样品近10万份,取得检验数据近百万个,适时发布质量信息,更好服务于“三农”,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及时指导粮食收购与加工转化。

    五是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十一五”期间,完成了379项粮油国家标准的审定和报批,制定发布了粮油行业标准84项,废止行业标准53项;《稻谷》、《小麦》等一批重要产品和监测方法国家标准相继实施。目前,我国的粮油标准已覆盖了粮食流通各个环节,为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粮食部门将继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围绕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全面提升粮食质量与卫生监管水平,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张晓云来源: 人民网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