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专家访谈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做客强国论坛谈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网友船山石]:国家在批发市场公开拍卖粮食是好事情,就是出库很困难啊。国家有什么措施解决?  

[聂振邦]:国家通过批发市场公开竞拍政策性粮食,是保证市场供应,维护粮价基本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性粮食投放数量,对保障粮食供应、稳定市场粮价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统计,2010年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累计成交8131万吨,是竞拍数量最多的一年。批发市场收到货款并开具出库通知单7586万吨,承储库点已完成出库并提交验收确认单7377万吨,出库数量占开具出库通知单数量的97.2%。总体上看,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顺利,绝大部分粮食能够在履约期内及时出库。

    同时也有少数库点存在“出库难”问题,其原因既与有关企业受利益驱动有关,也与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不够,有关单位和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为解决“出库难”问题,201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的通知》(国粮电〔2010〕19号),并在执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近期还将专门就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问题出台一个规范的办法,把解决"出库难"问题作为一条纪律,明确政策、明确要求、明确责任,切实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网友]: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外资粮商进入中国的报道,我国的粮食企业能与他们竞争吗?怎么才能扶持国内粮食企业做大做强?

[聂振邦]:2004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粮油企业,在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制改组调整到16549家,资产规模达到8291.6亿元,净资产达到936.7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352.3亿元和967.8亿元;五年累计实现统算盈利90.1亿元,比“十五”时期减亏增盈897亿元。同时,积极培育其他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发展,到2010年底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多元主体达到7万多家。

    我国已拥有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资产雄厚的大型粮食企业,例如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中纺集团、五得利集团等,另外各地也有一批大型粮食企业,他们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和消费者权益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企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总体上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指导,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扶持粮食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一是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骨干优势粮食企业为主体,加大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实行跨区域兼并重组,组建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以此为依托构建区域性粮食购销主渠道新网络。鼓励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兼并重组,延伸购销网络,增强服务功能。理顺国债投资建设粮库的产权关系。

    二是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资金缺口,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认真总结借鉴各地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企业经营性挂账的消化处理工作。

    三是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扭亏增盈考核制度,强化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制度。协调落实粮食收购资金,支持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创新经营方式,摆脱经营困境。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积极落实信贷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购置、技术升级改造、技术引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争取财政专项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支持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政策。

    五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推动国内粮食企业学习借鉴国外粮食企业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  

[聂振邦]:谢谢各位网友,希望大家对粮食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祝各位女网友快乐!再见!  




责任编辑: 张晓云来源: 人民网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