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怀谈中国农村改革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2
|
彭真怀: 城镇化是中央现在提出的,过去我们提出是城市化,一字之差实际上含义很深。我们认为在中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基本国情框架下,解决中国农民到底向哪里去,确实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可能接纳这么多的农民工。目前的数据表明,我们有2.5亿的农民工,他们的身后还站着8700万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这3亿多怎么办。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有70%以上的农民,我们有50%的农民在农村就业,这与其他的国家都不一样,我们对比别的国家,我们是70%以上的农民,别的国家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他们的农民只占10%以下。我们有50%的人在土地上找饭吃,是在农业上做耕种。而国外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数字是5%以下,这就是一个数值。如果按照普通的城市化的想法,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必须靠大城市,靠大的城市群,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2010-12-21 13:51:29
彭真怀: 比如搞小城镇,可能使城镇各个地方浪费资源,只有大城市有集聚性,比如说现在北京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就出现了瘫痪状况,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治堵。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展思路,所有的政策资源和资金都往北京集聚,你怎么样发展,你修了6环、8环也没有用,路修到河北也没有用,因为你的政治思路就是扩张道路。所以网民说:“首都变成了首堵”。
事实上,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包括计划直辖市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学者预言,在未来的三五年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基本会出现瘫痪的状况。因为你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这显然不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
2010-12-21 13:51:49
彭真怀: 我们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一定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城市化究竟是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特别是是让广大的农民进出到城市以后生活的更美好,要居有定所,有所就业和保障,还是仅仅成立了一部分人的城市化。而实际上,现在我们城市面临的问题是,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本身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他们也买不起房子。我们就要反思,这个城市化究竟是对哪些人有利,如果广大的农民没有得到好处,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没有得到好处,那被请问是谁在得到好处,这是给我们提出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说片面推进城市化,我个人认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要看中国未来30年,甚至100年的增长最大的秘密,也是我国拥有的长远优势,就是要发展小城镇。在2000多个县,每一个县发展一个小城市,和三到五个重点镇,这是可以就地解决农民的问题。你比如说,北京把33个镇要提升他的服务功能,就解决了44万的农民就地就业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很显然的例子。
2010-12-21 13:52:05
彭真怀: 我们一直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值得思考的。第一,小城镇的发展。他们的小城镇发展就像树根一样,深深的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机会。第二就是民营经济很发达。因为县域经济以下不存在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行业,所以民营经济非常的发达。所以民营经济像草根一样的扎根在这块土地上,铺了一片绿;小城镇建设像树根一样扎在这块土地上,成为一颗大树,倒不了。所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了。
有很多同志在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的时候,总认为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但是真正的原因就是小城镇建设起步早、见效快。另外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成效。这两条是这两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是所有发展快的地区都离不开这两点,这是两个果实,长在这两个土地上面。这两点也告诉我们,小城镇是所有城市的母体。我们现在看到上海是一个大城市,实际上当年在浦东经济是一个小渔村,广州也是如此,也是一个小渔村,深圳也是这样,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物,原来是寸草不生的地方。中央说这个地方画圈,我们要建立一个深圳特区和一个香港特区,要并驾齐驱,要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为香港的回归做好准备。深圳这些年发展了。所以说所有小城镇都是城市的母体,我所向往的中国农村的发展之路,就是农村、小城镇,然后是城市,当然城市当中可以包括一些大城市,甚至是城市群和中等城市,但是所有人都不能离开这个母体,就像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离不开母体一样,所以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都是从小城镇到城市的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忽视这段历史。
2010-12-21 13:52:35
中国网: 您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也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农村发展要从城镇化入手,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农村发展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以前的贫困县已经脱贫致富了。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贫困县都不是通过农业来实现的脱贫致富,现在还有很多的产粮大县还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2010-12-21 13:52:50
彭真怀: 是的,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刚才讲到的,江阴、昆山、张家港这几个县级市,也有百强县,我们每年有一些机构都在评这种所谓百强县市,包括县级市,这些百强县市没有一个是靠种粮起家的,靠种粮而强的,都是靠发展工业。比如江阴在县级市里有29家上市公司,创造了奇迹,多少年来,已经连续八年一直是百强县之首,这些城市还有多少种粮食的呢?主要是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可以带来直接的财政收入,有了可用的财力,地方政府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办成多少年没有做成的事情。
相比之下,全国这些产粮大县都是财政的弱县和农民的穷县,这就表明一个情况,中央要粮食安全,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要粮食安全。但地方发展当中,由于分税制的实行,地方说我要可用的财力,我没有钱做不了事情,就没办法使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另外,农民要增加收入,所以,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中央要粮食安全,地方要可用财力,农民要增加收入这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个结一定要解开,这就在整个农村发展问题上,我们得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总是在一些肤浅的层面上讨论来讨论去,实际取得不了任何实际的价值。
2010-12-21 13:53:04